带娃偷偷溜进了大山里,想不到我们都体验了把“向往的生活”......
两个海归硕士妈妈、儿童心理咨询师,有好文、好物、好方法,一起让育儿更轻松
刚刚带公婆、俩娃走了趟江浙沪,10多天的时间,每天信息量都很大,回来后明显感觉有后遗症,还想在路上啊啊啊……
这是一次我觉得特别棒的旅途,但觉得棒不是因为有多圆满,而是过程中哪怕有各种小插曲,也还是觉得挺喜悦的,有很多觉察。
今天就随性点,碎碎念其中的一部分吧,先来放几张照片感受下:有木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放松和美好?
花时间被我薅来待了一天,直接就不想走了,哈哈😊
这是我们这次其中的一站,浙江衢州深山里一个很特别的民宿。
这里一次只接待一拨客人,四周也没有别的房子,除了大山就是乡野,可以自由高喊歌唱,也可以在夜晚看见漫天星空。
而当初之所以选择来到这里,就是看中了它的安静和私密:
我和我的老师、朋友们一起筹划了“静心营”,要在这里通过心理剧和静心活动,支持更多人探索和疗愈,解开生命中、关系中的种种困扰和谜团,活出更高品质的自己。
那么问题来了:以往有类似的活动,是从来不能带娃的,孩子来了大人多分心呀,不就失去那份“与自己在一起”的品质了嘛。
可恰恰这次有伙伴,真的是不带娃就来不了,我其实也挺想让家里老人来感受下的,我们都来的话、孩子就必须也得跟着……
所以借着是这次活动轮值主席的身份,我做了个“冒险”的决定:允许带娃,看看会发生什么。
出发前我想过,要不要号召每个带娃的家庭,带一两样玩具,到时可以相互分享;或者邀请自然教育、游戏力的老师,带孩子们做些活动什么的(实际上我们这个团体里就有专业的老师)……
但都没落实,毕竟大家第一身份还是静心营的参与者;而且我们先去了上海,也不方便带啥玩具,于是,7、8个2岁-9岁的孩子,就这么“赤手空拳”地来到了这个啥玩具没有的地方、要整整待上3天。
哈哈,你猜怎么着?
我惊讶地发现,孩子们,竟然不需要一件玩具,就能玩得超级开心、甚至活动结束也不想走!
而我们也竟然也做到了,90%的时间互不打扰,留下“值班”的大人,也只是承担“看护”的角色,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啥的。
慢
他们会彼此玩呀,就地排列组合,发明各种群组和游戏:躲猫猫、过家家、狼人杀。
这些不需要啥教具玩具,他们重视的是互动、关系,而不是玩具本身,叠罗汉也可以笑得很嗨。
小叶子会很明显在和妹妹玩的时候变成姐姐,说些“小大人”的话,可和哥哥在一起时,又立马成了“妹妹”,很享受被照顾——
狼人杀,就是俩哥哥带她玩的,当时我很惊讶,问她狼人杀的规则你懂了?小叶子可自豪了,使劲点头……
除了伙伴们的灵活组合,孩子们还会把视线所及的所有东西,变成自己的玩具。
柜子里翻出了年代特别久远的《哆啦A梦》漫画书,小叶子看得津津有味:
桌边摆了笔墨纸砚,小叶子竟然自己跑去“抄经”,还认真抄了老半天……
平时练钢琴各种拧巴,在这儿着迷了,说自己以后也要学会爱丽丝、婚礼进行曲:
她还参与制作了“南瓜烤饼”,跟着老板娘手工捏了一堆蛋糕、小乌龟造型……
最主要的,还是这里有大自然、有狗、有猫、有鸡……就像真的生活在乡间一样,孩子们好像根本不是从大城市来,而是原本就属于这里。
相比我会被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动物吓一大跳,我发现,孩子们普遍和动物们可以走得很近,仿佛猫猫狗狗早就是自己的好朋友,会很想和它们亲近、对话。
这几张抓拍的照片,看了真的好治愈啊。
小鱼儿也充满好奇,各种想要探索、摸摸,还和狗狗躲猫猫,哈哈哈,是不是有点萌:
更不要说看山、看水,就这一亩三分地,孩子们在这里奔跑、嬉戏、摘菜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……
有天我们从教室出来,老板娘和我说,路过四合院门口,看见我们团里的两个3、4岁的小女孩,坐在门槛那一动不动的看天上、还看得好认真,20分钟了老板娘又经过这里,发现她们还在看,就问她们,你们在干什么?
孩子们回答:“我们在看星星啊!”
我当时听得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,这个回答、这个认真看星星的画面,也太美了吧!
成年人很少能这样全然的看星星、活在当下,要很多很多的条件才能回归自己,但孩子们却能每分每秒都沉浸其中,就像惠特曼的诗所说,
“孩子日日向前走去
他一见到事物,就变成那个事物。
而那事物也成为他的一部分。”
我和老师、同学开玩笑,静心营之所以课室的部分不带孩子,不是因为孩子会破坏场域,而是越小的孩子、越不需要“刻意静心”,她们根本时时刻刻,都在深深的和自己在一起呀:)
到底是什么时候,我们渐渐失去了和自己的连接,被手机、工作、关系、各种信息流淹没了呢?
其实生活里的很多谜团,要解开说难很难,说简单也真的是简单——
别只为妈妈、老婆、女儿、工作者等等位置而活,第一优先的,永远应该是自己:“爱自己,才有能量爱他人;自己,才是一切的根源。”
慢
说回孩子们天然表现出的对大自然、动物的亲近,我这次也深深地意识到,那是非常可贵的。
回想心理剧、疗愈活动里结识的很多伙伴,会很明显感受到,有部分在现实生活和关系里很难和“人”敞开心扉、畅所欲言、去连接对方的伙伴,却往往在面对大自然、猫猫狗狗时,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打开和童真状态——
他们会自然地笑、可爱地嗲、温柔地流动、畅快地表达……因为小动物、花花草草不会评判、不会纠缠、不会伤害,是让人感到放松和安全的一个存在。
其实小孩子,也是一样有“灵性”、自带“温暖治愈体”的啊,看着孩子们的亲近,我好像也看见了自己:
曾经,我也是个热爱猫猫狗狗的孩子吧,可小时候怕被咬的经历、以及大人告诉我的一些话,让我对动物心生恐惧,觉得它们是不友好的。
这份恐惧,也会不自觉地投射给我的孩子,我会不希望他们和动物走太近。
可现在我不这么看了,恐惧是我自己的,但要去尊重孩子想去亲近、连接的本能,甚至值得在孩子小的时候,为他们送出这份礼物:
这样未来不论发生什么,除了家人的支持,他们还会有很多承托,比如在和大自然、猫猫狗狗的互动中,他们能够连接爱、表达爱、相信爱;
他们会有很多方式释放掉自己的压力和痛苦,很容易回到孩童时的放松与快乐:)
好啦,这就是今天的碎碎念了,想说在钢筋水泥的城市、各种玩具中泡大的孩子,有时真的需要回归乡野感受下那份质朴,生命的本性和那份生机勃勃,会自己跑出来:
没有玩具,也很好;
猫猫狗狗,也很好;
山山水水,也很好;
还有3、4岁时那份看星星的热情和渴望,多美好,当两个小姑娘长大,被学业课业作业围绕,还会想起这一幕吗?
那感觉,也许就是密不透风的房间里,可以打开的、那一扇希望的窗吧:)
我希望,我的孩子们“内心能有座大房子”,里面会有很多很多扇窗,很多很多条路,可以通往很多很多不同又美妙的——风景😊